健康热线:029--82627001
首页 > 医院动态 > 医院新闻
【榜样在身边 二】脊柱外科专家郇科:匠心仁术 责任重于泰山
发布日期:(2021/11/18) 点击次数:1903

脊椎是人体躯干的中轴骨骼,它自上托举头颅,中间附着肋骨,下方连接骨盆,是人体的“顶梁柱”。同时,由于椎管内部的脊髓又是神经传导的枢纽,向上连接颈椎,向下抵至骶尾椎,由脊髓发出的31对脊神经,分布在人体躯干、四肢与肌肉里。因此,脊椎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条生命线”,一旦受伤或受损,可能导致瘫痪甚至威胁生命。 


从医十五载

从年轻医师到脊柱专家

“从一名年轻的骨科医师成长为脊柱外科专家,往往需要10年甚至更久。”郇科是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一名脊柱外科医生,回顾自己的求学及工作历程,郇科充满感慨。

由于脊柱结构的特殊复杂性与重要性,脊柱外科医生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学习要求也相对更高。2006年郇科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选择了外科专业的骨科工作,早期更多接触的是由意外损伤导致的四肢创伤、骨折患者,经过四年大骨科的学习工作后,2010年开始从事手足显微外科,主要从事手足外伤的诊治工作。2013年,郇科进入空军军医大学攻读脊柱外科专业硕士,并取得外科学硕士学位。此后主要方向从事脊柱外科专业疾病的诊治。

从医十五载,郇科目前对于脊柱骨折脱位手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椎管狭窄等脊柱退变性疾病的保守、介入等离子消融、微创椎间孔镜、开放手术等治疗,以及老年性骨质疏松性脆性骨折的微创手术及综合系统性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仁心仁术 帮助患者解除病痛

曾有一位胸背部疼痛的老年患者,收治在心血管内科,经过各项心脏检查后排除心绞痛等疾病后,老人饱受疼痛折磨。

郇科在对该名患者会诊中,详细询问病史与疼痛特点发现,老人主要在变换体位与下床活动时,疼痛非常剧烈,在与家属沟通后,对患者进一步进行胸椎磁共振检查后,发现患者为胸5椎体压缩性骨折,考虑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导致病人疼痛的主要原因。

“老年性骨质疏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没有外伤或轻微损伤的情况下出现腰背部、胸背部的疼痛,常以变换体位或下床活动室疼痛加剧,非常容易被误诊、漏诊。”经过与患者和家属反复沟通谈话后,确定最终的治疗方案:行胸5椎体经皮成形术,已达到止痛、增加椎体力学稳定性、防止椎体塌陷后凸畸形。

由于胸椎偏上,在身体背部偏上的部位,而胸椎椎体较小,这意味着穿刺难度非常大,手术过程中存在着很多不可预见的风险。如穿刺损伤脊髓、骨水泥渗漏脊髓受压导致高位截瘫,甚至穿刺刺破心脏,因此对于主刀医生有着很高的技术考验。在郇科脊柱外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非常成功。患者的疼痛症状完全缓解,微创术后第二天下地活动,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治疗疾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使患者获得心理与躯体上的康复,常常需要患者、家属与医生的共同配合和努力。” 


有感援非 从医生涯的难忘一课

2016年,郇科主动申请加入中国第33批援苏丹医疗队,前往非洲进行为期一年的援非任务,在当地3所援建医院工作,主要参与骨科方面疾病的诊治。

“前来就诊的当地居民,各种交通事故、意外摔伤、损伤导致的骨折很常见,当地条件所致,患者常常只是简单拿几根树枝固定起来,直到长歪了(骨折畸形愈合),活动受限、甚至感染了才去医院检查治疗。由于非洲当地的医疗条件、骨科内固定材料有限,给手术造成很大影响。脊椎方面疾病也很多,但同样受制于治疗条件、设备条件,只能采取最简单、创伤小的治疗方法。”援非经历,令郇科感触颇深,我们伟大的祖国没有战乱、没有贫穷与饥饿,珍惜现在的生活以及丰富的医疗资源,继续深耕于骨科及脊柱外科专业。从非洲回来后,郇科积极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党和社会。

目前,郇科是北美脊柱协会会员(NASS)、陕西省保健学会脊柱脊髓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学会骨科委员会委员、SICOT陕西数字骨科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微创委员会委员,在他看来,从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成长为专业的主刀医生,经历了很多心酸与挑战,也肩负着很多责任与考验。随着脊柱微创化技术的进展,他将继续深入在脊柱微创技术方面不断精进医术,更好造福患者。